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
鑄銅艱苦歲月銅雕塑開啟有溫度的記憶,重溫有故事的經典。經過時代淘洗的藝術作品,其魅力不會因時光而遞減,它久久地停駐在人們記憶深處,散發著光芒與力量。
艱苦歲月老紅軍人物雕塑一身破舊的軍裝,臉上深刻的皺紋,磨礪得粗大的雙手,精瘦卻十分有力的筋骨,寓示著他飽經戰斗風霜的身體和不平凡的生活,他情真意切地吹奏著笛子,旁邊的小紅軍入神地傾聽著,信賴而親密地依偎著,目光投向遠方,似在凝思遐想,神態中流露著期冀和向往。
一老一少的年齡對比,一高一低的位置對比,沉著與純真的情緒對比,簡單質樸而富有流動之感,真切地塑造出置身艱苦環境的紅軍戰士形象。襤褸的衣衫,艱苦的環境,不能阻礙紅軍戰士寄情于悠揚遼遠的笛聲,不能隔斷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。在艱苦歲月中革命戰士的堅定信念和達觀胸懷,必將更為振奮人心。最后,潘鶴決定以瓊崖縱隊老戰士王業熹事跡為原型創作雕塑。王業熹是特委領導之一,隨部隊轉戰期間,始終隨身攜帶一支竹笛,每逢戰斗間隙,王業熹都要拿出竹笛吹奏。
戰斗最緊張的時候,也不肯把它丟了,依然樂呵呵地唱海南民歌。受此啟發,潘鶴順著這個思路,在廣州中山紀念堂附近借來一間單位的廚房做為雕塑室,經過二十多天的緊張創作,完成“老戰士吹笛子、小戰士偎依身旁傾聽”的造型,體現艱苦年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,這就是雕塑《艱苦歲月》。
艱苦歲月銅雕塑的藝術化呈現,那滿懷希望、追隨信仰、戰勝艱險的勇氣和堅定,感動了中國幾代人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人物雕塑的用途
-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。--人物銅雕
- 正義女神雕塑|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
-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貨了
-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-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動作的代表意義
-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
-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落成
-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?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-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